<li id="9ltnm"></li><noscript id="9ltnm"><progress id="9ltnm"></progress></noscript>
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关税阴影下美国人恐慌性抢购 iPhone    问界 M8 官宣 4 月 16 日上市

俄羅斯“芯”酸往事:從行業(yè)霸主到無人問津

2022/2/26 20:52:36 來源:愛集微 作者:Aaron 責編:孤城

環(huán)顧當今世界,CPU 領域已形成由美國、中國、俄羅斯、日韓和歐盟構建的“一超多強”體系。但如果鉤沉歷史,蘇聯(lián)應曾是世界上微電子技術最強大國家之一,甚至一度領先美國。

然而,在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的經(jīng)濟衰退、政治不穩(wěn)等局勢,導致大量科研人才離境前往美國。其中,得益于俄羅斯的技術人才,英特爾迎來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從而成為 CPU 領頭羊。

整體上,俄羅斯的 CPU 研發(fā)經(jīng)歷了“輝煌”、“動蕩”、“難產(chǎn)”、“衰敗”四個時代。如今,雖然俄羅斯仍在 CPU 領域奮力搏擊,但以往風光無限的歲月注定一去不復返。

01 輝煌

1976 年,正值冷戰(zhàn)“鐵幕時期”。由于承擔了研制蘇聯(lián)超級電腦的重任,鮑里斯?巴貝揚的活動范圍被局限在蘇聯(lián)境內。因此,酷愛登山的他只好埋頭攻堅關鍵技術。

僅兩年后,巴貝揚就率領團隊研究出全世界第一臺超標量計算機 Elbrus-1。顯而易見,這臺計算機取名自蘇聯(lián)及歐洲最高峰 —— 厄爾布魯士(Elbrus)峰。

蘇聯(lián)研制 Elbrus-1 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開發(fā)飛彈系統(tǒng)、核武器和太空計劃等軍事工業(yè)。巴貝揚稱,Elbrus-1 采用的超標量處理器,在運行時會將連續(xù)的符號轉換為并行符號加速執(zhí)行。

而這一技術直到 1993 年才在 IBM 研發(fā)的 PowerPC 601 上得以應用。這意味著俄羅斯在該技術領域領先美國可達 15 年。

早在 Elbrus-1 的問世前,巴貝揚就因出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被授予了“十月革命勛章”。Elbrus-1 誕生后,巴貝揚接著領導第二代產(chǎn)品的設計開發(fā)工作。

▲ Elbrus 2 CPU

1987 年,Elbrus-2 研制成功,不僅擁有超標量體系架構,而且還具備支持高級程序語言的新技術。這臺計算機有 10 個處理器,每秒運算達 1.25 億次。

鑒于對 Elbrus-2 及其亂序超標量體系架構的巨大貢獻,巴貝揚當年獲得政府頒發(fā)的“列寧勛章”。這是蘇聯(lián)當時的最高榮譽。

盛名之下,已年屆 54 歲的巴貝揚并沒有停止探索,并繼續(xù)率隊開發(fā)第三代 Elbrus。他提出采用更新的超長指令字(VLIW)架構,即通過一個編譯器來確保指令同時在不同的處理器上被執(zhí)行。

值得注意,在巴貝揚開始研發(fā) Elbrus3 時,蘇聯(lián)還完成了 32 位 El-90 微處理器設計。

這一項目的負責人弗拉基米爾?彭特科夫斯基。他在 Elbrus 研究小組中曾是巴貝揚下屬。他參與了 Elbrus-1 與 Elbrus-2 計算機的研發(fā),并主導開發(fā)了高級程序語言 El-76。

1990 年,El-90 微處理器的原型問世。這一結構反映出把 RISC 和 Elbrus-2 結合在一起的設計思想,因而具有更強大的兼容性。

02 動蕩

隨著蘇聯(lián)的政治體制和經(jīng)濟體系遭遇劇變,Elbrus-3 項目的研究經(jīng)費突然中斷。痛心之后,巴貝揚 1992 年成立了 MCST 公司,專注于 VLIW 架構的處理器 Elbrus 2000(E2K)的開發(fā)。

面對美國企業(yè)紛紛找上門,巴貝揚一概拒絕。但他卻答應了 Sun 公司創(chuàng)始人 Scott McNealy 的合作請求。因為在蘇聯(lián)解體前的 1989 年,他已經(jīng)來“拜訪”了巴貝揚。

1992 年,MCST 與 Sun 公司在莫斯科聯(lián)合建立了 SPARC 技術中心,共同研發(fā)處理器架構、操作系統(tǒng)、編譯器與多媒體函式庫。而這促成了 Sun 后來在處理器上的快速崛起。

不過,在蘇聯(lián)政局動蕩下,彭特科夫斯基選擇了移民美國。1993 年,憑借強大實力以及把許多 Elbrus 小組開發(fā)的先進技術帶到了英特爾,彭特科夫斯基晉升為英特爾 CPU 首席工程師。

▲ 弗拉基米爾?彭特科夫斯基

隨后,他開始主導 PentiumIIl 的架構研發(fā),其中的重點就是新增 SSE 指令集及改善微架構。然而,Pentium III 處理器的幾大特色幾乎都與 El-90 微處理器的特征相同。

其中包括:每個時鐘周期可以執(zhí)行兩條指令的超標量體系結構;支持兩路多重處理、排錯;具有支線推算,高性能的管線浮點單元,以及充足的高速緩沖存儲器。

另外,1995 年英特爾推出了結構更優(yōu)的 Pentium Pro 微處理器,而新增的主要特點幾乎都是彭特科夫斯基在蘇聯(lián)積累的技能,包括改進的 x86 指令解碼器單元和超標量體系結構,推測執(zhí)行以及無序執(zhí)行等。

基于此,曾有人推斷 Pentium 就是以 Pentkovski 的名字命名。其實彭特科夫斯基到美國后,Elbrus 團隊一直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直到 1999 年,他的名字才出現(xiàn)在一本技術刊物上。

在技術來源問題上,巴貝揚也曾直言,英特爾的 Pentium Pro 微處理器與俄羅斯超標量體系結構的變體非常相似?!坝⑻貭柺堑谝患也捎贸瑯肆拷Y構技術的公司,并在后來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成為西方世界領頭羊?!?/p>

03 難產(chǎn)

九十年代中后期,MCST 公司面臨人才流失、經(jīng)費短缺和項目停滯等眾多困難。所幸的是,最核心的幾位科學家留了下來,從而使項目研發(fā)得以延續(xù)。

對此,巴貝揚率團隊攻堅克難,并于 1999 年成功研制 Elbrus 2000 的處理器 E2K。

該 CPU 可能同時執(zhí)行 Elbrus VLIW 和英特爾 x86 代碼,每一時鐘周期可以執(zhí)行 24 條指令,僅憑 1.2GHz 的工作頻率就能帶來 10.2GFLOP / s 的運算性能。

這一速度是當時英特爾正準備發(fā)布的 Itanium(安騰)服務器芯片的三倍。

雖然 E2K 憑借不可思議的超高效能、超小芯片面積與超低功耗等轟動了業(yè)界,但俄羅斯投資者卻因為電子設備開發(fā)風險大,而不愿意投資 MCST 公司。

為了解決經(jīng)費及融資問題,巴貝揚在開曼群島注冊了 Elbrus 國際,同時宣稱他們需要 6000 萬美元和 3 年時間才能完成最終設計,如果只做縮水版處理器則需要 500 萬到 1000 萬美元。

在四處尋找資金支持者或客戶時,巴貝揚還讓 MCST 為各種美國公司編寫程序。但他沒有把所得利潤用于擴大編程業(yè)務,而是投入處理器的研制。

▲ 鮑里斯?巴貝揚

在巴貝揚看來,處理器是更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比很多美國人更了解微處理器市場”。俄羅斯技術的擁護者為大膽的夢想喝彩,也可能在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

后來,巴貝揚一度在俄羅斯總統(tǒng)身上看到了希望。

2000 年 6 月,俄羅斯總統(tǒng)在上臺三個月后就批準了《國家信息安全學說》,提出重點開發(fā)的關鍵技術包括:高性能計算機技術、智能化技術和信息攻擊與防護技術等。

俄羅斯的高調引起了西方關注。當時美國加州的著名半導體雜志《微處理器報告》,曾做了一篇叫《The Russians Are Coming》的報道深度介紹了 Elbrus 2000 處理器的各項黑科技。

04 衰敗

面對來自俄羅斯的競爭,美國科技企業(yè)很快開始行動。2002 年,英特爾和惠普聯(lián)合研發(fā) Itanium 2 處理器,代號“McKinley(麥金利)”。

雖然表示 Elbrus 比麥金利更好,但時移勢易,巴貝揚認為“要做到世界第一,就要走出去”。于是,在 Elbrus 2000 成功落地的 2004 年,他決定和 E2K 團隊一起加入英特爾。

巴貝揚在英特爾擔任的職位是軟件和服務部門架構總監(jiān),以及英特爾莫斯科研發(fā)中心的微處理器研發(fā)主管。另外,他還是第二位獲得英特爾院士稱號的歐洲人。

與此同時,英特爾收購了 MCST 的超標量處理器相關知識產(chǎn)權,進一步鞏固了在處理器行業(yè)的地位。

此后,俄羅斯的處理器研發(fā)幾乎一蹶不振。在政策推動下,MCST 推出了一系列 Elbrus 處理器的進階版,但這些處理器一直在“吃老本”,并逐步落后西方。

直到 2012 年,俄政府開始對微電子產(chǎn)業(yè)大力扶持,制定了《2013-2025 年電子工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國防工業(yè)綜合體發(fā)展規(guī)劃》等產(chǎn)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其中對計算機設備等優(yōu)先支持的子項目,下?lián)茴A算總額達 1700 億盧布。

緊接著,俄政府對微電子產(chǎn)業(yè)也做了不少努力,包括盡可能采購國產(chǎn)電子產(chǎn)品,開發(fā) CPU 民用和軍用條線,全面發(fā)力 Elbrus2000、SPARC、MIPS 三大架構,以及研發(fā)“貝加爾”芯片。

基于此,2015 年 MCST 推出了號稱俄有史以來技術水平最高的國產(chǎn)處理器 ——Elbrus-4C,可比肩英特爾 i3 和 i5(2009 年發(fā)布)。該芯片采用 65 納米,包含 4 個核心,工作頻率 800MHz。

▲ Elbrus-16C 處理器

2020 年 10 月,MCST 又公布了旗下最新款 CPU——Elbrus-16C。這款處理器采用第六代 VLIW 指令集架構打造,由 120 億個晶體管組成,設計為 16 核、2GHz 頻率,制造工藝是 16 納米。

顯然,目前俄羅斯能研發(fā)的最頂尖處理器也已經(jīng)比較落后。這一切,年近九旬的巴貝揚自然看在眼里。雖然至今仍沒有退休,還有很多項目計劃去做,但他已不再回來。

結語

時下關于計算機處理器架構的主流歷史,都在宣揚 CPU 核心技術源自美國。但鮮有人知道,英特爾早期處理器的核心技術,或多或少來自于蘇聯(lián) Elbrus 超級計算機的工程師。

俄羅斯處理器專家基思?迪芬多夫曾說,“超標量體系結構、共享存儲多重處理技術和 EPIC 技術等概念,在西方出現(xiàn)之前很久,Elbrus 就已經(jīng)成功開發(fā)出了基于這些技術的電腦。”

然而,風光輝煌之后,俄羅斯 CPU 技術衰落的原因或許更值得探討。其中既有俄羅斯忽視計算機科技民用和商用化原因,也有其政治經(jīng)濟不穩(wěn),以及產(chǎn)業(yè)發(fā)展滯后等因素。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如果從國家安全角度考量:一旦俄羅斯處理器技術受制于人,將在國際競爭和對抗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雖然仍有一定“基底”,但俄羅斯已難以扭轉這一被動局面。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相關文章

關鍵詞:芯片,俄羅斯
  • 日榜
  • 周榜
  • 月榜

軟媒旗下網(wǎng)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