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被你拍死的時候,蟑螂也會害怕嗎

環(huán)球科學(xué) 2023/3/15 13:09:08 責(zé)編:夢澤

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到底忽略了多少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情緒?

撰文 | 馬東源

審校 | 二七

花叢中忙碌的蝴蝶和蜜蜂,我們一腳就能踩死的螞蟻,一巴掌就能拍死的蚊子,家里面怎么都趕不走的蟑螂??????這些看似十分渺小簡單的生物,也會擁有情緒嗎?

沒有表達,不代表不存在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很多時候醫(yī)生給嬰兒做手術(shù),是不會進行麻醉的,他們有時只是給嬰兒注射肌肉松弛劑,以防止嬰兒在手術(shù)過程中反抗。而在手術(shù)全程,嬰兒都是清醒的,他們能清楚地感受到手術(shù)過程中的所有痛苦。

這樣看似“殘酷”的操作,實際來源于當時的無知。在那個時候,醫(yī)學(xué)上普遍認為人類嬰兒沒有痛覺,他們所有的啼哭等行為,均是沒有感情的條件反射?!皨雰罕徽J為是產(chǎn)生‘隨機聲音’的亞人類有機體,感覺不到疼痛。科學(xué)家們通過針刺、冷水、熱水以及頭部約束開展的曲折試驗,以證明嬰兒沒有任何感覺。”美國埃默里大學(xué)(Emory University)靈長類動物行為學(xué)名譽退休教授弗朗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在他的書《最后的擁抱:動物與人類的情緒》(Mama’s Last Hug: Animal Emotions and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Ourselves)中,這樣描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人們對嬰兒的看法。

圖片來源:pixabay

“語言文字能力”通常是我們?nèi)祟悓⒆约汉推渌袆游飬^(qū)分開的一個重要標志。但有時候我們貌似賦予了“語言文字能力”過度的優(yōu)越性,以至于我們會認為只有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才叫做情感。嬰兒不會表達、不會說話,所以過去的人認為嬰兒沒有情緒、沒有感覺。動物也是如此,它們更不可能說人話,因此人類也長期否認動物會有任何的情緒。

然而,如今但凡認真養(yǎng)過貓貓狗狗的人,大概都不會同意這個觀點。當和寵物相處久了,我們其實能很明顯地感受到貓主子或狗子們的各種情緒。珍?古道爾曾描述過一個失去母親的黑猩猩悲痛欲絕、難以割舍,最終走向死亡的過程。達爾文在他的書《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中就曾提出,人類的情感不是突然產(chǎn)生的,動物的情感是在演化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出來的。近幾十年來,科學(xué)家也通過各種長期細致的觀察和實驗,發(fā)現(xiàn)動物擁有的情緒和感覺可能遠比我們想象得豐富。從與我們相似的靈長類動物,到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再到魚類,甚至無脊椎的甲殼類身上,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能證明它們擁有情緒的例子。

德瓦爾:“每當我讀到有人很權(quán)威地宣稱動物沒有意向和情感,我都想問:‘這人是沒養(yǎng)過狗嗎?’”(圖片來源:pixabay)

在諸多曾被誤認為沒有情緒的動物中,昆蟲似乎是被誤解最深的那一類。即使到了今天,絕大多數(shù)人或許也認為蟲子們“不配”擁有情緒 —— 它們的各種行為,也像上個世紀的人們眼中的嬰兒一樣,只是沒有感情的、簡單的神經(jīng)反射。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昆蟲的情緒,或許比我們想象得豐富。

昆蟲:會開心、會害怕、會悲觀

在去年年底發(fā)表在《當代生物學(xué)》(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的一篇研究中,介紹了實驗室里一群喜歡上玩玩具的熊蜂。它們的玩具很簡單 —— 幾顆小木球,但熊蜂們卻玩得不亦樂乎,它們會把自己的腿搭在小木球上,扇動翅膀提供動力,然后像雜技演員一樣,幾條腿協(xié)作著滾動小木球。

它們會踩著這些小木球進行各種復(fù)雜的移動。其中有一只熊蜂似乎格外喜歡這樣玩耍,它在一天之中出現(xiàn)了 44 次滾小木球的行為。

實驗室中記錄的這些熊蜂踩著小木球滾出的各種不同的軌跡。(Dona et al, 2022)

科學(xué)家設(shè)計了嚴密的實驗來證明,這些熊蜂的“玩球行為”,是真的在玩耍,是在放松狀態(tài)下自發(fā)的享樂行為,而不是為了獲取食物,不是在移除異物,不是為了交配,也不是因為應(yīng)激而出現(xiàn)的刻板行為。(對具體研究過程感興趣可以閱讀原論文)

那么通過這樣的玩耍行為,它們是不是能真的能感受到快樂呢?答案或許是肯定的。

我們?nèi)祟愒诟惺艿娇鞓泛托腋r,有時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是甜的;在經(jīng)歷了不開心的事后,有時會覺得全世界都是灰暗的。而一些研究證明,蜂類也會這樣。在一項針對蜜蜂的實驗中,研究者給蜜蜂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氣味,并將這兩種氣味分別與獎勵和懲罰相關(guān)聯(lián)。接著,研究者把其中一些蜜蜂放在機器上進行了搖晃(以模仿受到捕食者攻擊的情況),讓這些蜜蜂“心情變差”。隨后,又給所有的蜜蜂展示了原先兩種氣味以不同比例混合的幾種新氣味(這樣蜜蜂就不能確定這些氣味對應(yīng)的是獎勵還是懲罰),并觀察蜜蜂的反應(yīng)。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搖晃的“心情不好”的蜜蜂,更傾向于將這些棱模兩可的氣味認為是與懲罰相關(guān)的,而不是獎勵相關(guān)。

“心情不好”的蜜蜂對于中立的事物,或許會產(chǎn)生悲觀的看法。(Bateson et al, 2011)

而在另一個相似的實驗中,研究者給一批熊蜂中的一部分個體喂食了含有蔗糖的液體(讓它們開心),然后類似地,研究者也給出了一些棱模兩可的選項,而“開心的”熊蜂更傾向于認為這些中立選項是與獎勵相關(guān)的,而非懲罰。

這兩個實驗或許可以說明,蜜蜂和熊蜂,會因為心情的不同對中立的事物做出樂觀或者悲觀的判斷。更重要的是,在這兩個實驗中,“心情不好”的蜜蜂,多巴胺等激素的水平有所下降;“開心的”熊蜂多巴胺水平有所上升。這種與心情相關(guān)的激素變化,與我們?nèi)祟愂窒嗨啤?/strong>

這樣看來,那些玩小木球的熊蜂,或許真的很開心。

而這種情緒研究,不只在蜜蜂和熊蜂中有??茖W(xué)家在果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果蠅面對自己不能掌控的負面影響會展現(xiàn)出類似抑郁的狀態(tài),對于未知的入侵者會感受到害怕。2016 年腦科學(xué)家安德魯?巴倫(Andrew B. Barron)和哲學(xué)家科林?克萊因(Colin Klein)在發(fā)表于《美國科學(xué)院院刊》(PNAS)的一篇文章中,通過對比人類大腦和昆蟲的腦部功能,得出結(jié)論:昆蟲雖然不像人類那樣擁有大腦皮層,但昆蟲的大腦足以讓它們擁有主觀感受。

情緒不同,性格不同?

昆蟲也能擁有主觀感受,這樣的結(jié)論無疑挑戰(zhàn)了當代很多人的常識。在許多人的認知里,昆蟲或許就像一堆復(fù)制粘貼的簡單代碼,只會對特定刺激做出“設(shè)定好”的反應(yīng)。然而蟲子們可能的確會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而這或許也意味著,就算是同一種群的不同蟲子,互相之間都可能是獨特的,甚至有著自己不同的性格。

在 2018 年發(fā)表于期刊 Behavioural Process 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同種的螽斯中,有些比較內(nèi)向,有些比較外向。內(nèi)向螽斯喜歡呆在某個自己覺得安全的地方,而不愛出去探索新事物與新環(huán)境,周圍一有什么風(fēng)吹草動就被嚇得一動不動。而外向螽斯則更喜歡外出,更敢于探索未知事物,即使遇到了驚嚇也能很快緩過來,不會很長時間被嚇得不敢動。這些類似“社恐”或“社?!钡男愿?,導(dǎo)致明明屬于同一物種的螽斯,也會采取不同的捕食策略,捕食成功率也有明顯差異。

螽斯也會有“社?!焙汀吧缈帧保▓D片來源:juan-CC BY-SA 2.0)

類似的性格差異在昆蟲中并不罕見,在很多社會型昆蟲中,比如螞蟻,生活在一起的不同個體會出現(xiàn)不同的性格。家里的蟑螂也是如此,有些蟑螂更喜歡躲起來,有些更愛外出,不同蟑螂之間可能會有很大差異。一項對蟑螂的研究證明,蟑螂群體的繁榮正好得利于群體中蟑螂的性格差異,甚至有些蟑螂個體還會在蟑螂的群體決策(collective decision)中起到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

但必須要強調(diào)的是,目前還沒有研究明確表明昆蟲的性格和它們的情緒和感知相關(guān),要弄清楚昆蟲的情緒,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人類對自己的情緒都還沒有研究透徹,對于其它物種的情緒研究就顯得更為困難。德瓦爾教授在他去年發(fā)表在《科學(xué)》(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情緒是很私密的意識狀態(tài),難以被公開觀察,因此(動物的情緒)難以進行科學(xué)研究。

而就算是我們?nèi)祟愖约?,有時也會忽略身邊人的內(nèi)在情緒;同時,有時我們自己也傾向于把自己的情緒藏起來,不讓別人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情緒需要耐心,需要去用心感受和思考,需要去認真溝通,發(fā)現(xiàn)動物的情緒更是如此。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過于習(xí)慣只從人類的角度看待動物,自然就難以發(fā)現(xiàn)動物的情緒。近年來,科學(xué)家們開始嘗試用多種方法,站在動物的角度,傾聽它們的內(nèi)心,這才發(fā)現(xiàn),這些動物的內(nèi)心,也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單調(diào)。

參考鏈接:

  •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o2378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3347222002366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0982211005446

  •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1)00555-0?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11005550%3Fshowall%3Dtrue

  •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1520084113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6635717305119

  •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5)00411-X

  •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af4454

  •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3)00356-4?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13003564%3Fshowall%3Dtrue#%20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6635720300218

  •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9780470384947.ch2

  •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1227/1227-h/1227-h.htm#link2HCH0014

  •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11126-why-insects-are-more-sensitive-than-they-seem

  •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planet-earth/do-insects-have-feelings-and-consciousness

  • 弗朗斯?德瓦爾 (De Waal, Frans) Frans De Waal. (2022.). 最后的擁抱:動物與人類的情緒 /湖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huán)球科學(xué) (ID:huanqiukexue)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jié)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鍵詞:情緒昆蟲

軟媒旗下網(wǎng)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yīng)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