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出門必帶現(xiàn)金
2020 年,出門必戴口罩
2023 年,出門必揣手機
無論辦公還是解壓,吃飯還是睡覺,一個人還是一堆人,手機都無時無刻地陪在我們身邊。從形影不離的伙伴到威力十足的炸彈,手機真的絕對安全嗎?趕著摸魚的小伙伴可以快速劃到下面尋找答案
電池威力有多大?
隨著大家對手機續(xù)航能力的需求越來越高,手機電池的容量越來越大。而手機里所采用的是鋰離子電池(Li-ion Batteries, 以下簡稱 LiBs),從小到耳機,大到電動汽車,再大到儲能電站,LiBs 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商用手機的的鋰離子電池,正極主要選用鈷酸鋰,因為其體積能量密度最高,這樣就可以在很小的手機里儲存更多的能量,而負極一般選用層狀石墨。目前大部分手機電池的平均輸出電壓大約是 3.7V,容量一般是 4000mAh,那么一個充滿電的手機所蘊含的能量約為 14.8Wh,相當于 53kJ,也就是兩個手雷的能量?!
雖然手雷機爆炸的概率很小很小,但誰也不想以這樣的方式上新聞吧?所以評估一個電池的各項性能前,必須先評測它的安全性,這樣消費者才可以放心使 mo 用 yu。
電解液和隔膜安全嗎?
無論是電芯,模組還是大型的儲能模塊,其實都是由一個個電池單元串并聯(lián)組成的。其發(fā)生熱失控的原因,和電池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息息相關:
LiBs 內部一般由正極集流體和正極材料,電解液,隔膜,負極材料和負極集流體,墊片和外殼組成,整套系統(tǒng)還應包括外電路,先簡單地假定由電源 / 用電器,開關組成,并用導線連通。
其中,LiBs 的電解液一般是易燃有毒的有機溶液,在高溫下會發(fā)生分解,所以需要對電池進行嚴格地密封。如果我們不小心拆開手機電池,只能看見正負極集流體的極耳露在外面,用來傳導外電路電子(而柱狀電池將極耳直接焊在了外殼里面所以看不到)。此外,密封也可以保證電池在給壓時,電解液不會發(fā)生泄漏,搞得到處都是。
因此,電池從材料上限制了它所工作的溫度不能太高,不僅因為電解液容易分解,商用鈷酸鋰正極在高溫下,晶格內部的氧氣也會脫出,不僅損害電極結構,還會產生氧氣,和電解液直接反應導致熱失控,一般商用鋰離子電池的工作溫度不宜超過 55℃。
所以,夏天當手機很燙的時候,就別再玩了,讓它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
不僅在制造過程中,電池在工作時也要始終保持密封的狀態(tài),在發(fā)生碰撞,擠壓等極端工況時,確保電池的密封性不受影響,當然,電池在出廠前就會進行一系列安全性測試。但是如果手機已經(jīng)嚴重彎曲、變形,真舍不得換手機,也要換塊電池,不然真就是握著倆手雷在兜里,你說刺激不刺激~
除了電解液,LiBs 的隔膜也是導致熱失控主要原因之一。LiBs 的電解液和隔膜幾乎電子絕緣,防止正極的電子直接跑到負極,導致內電路的直接放電。如果隔膜受損,比如隔膜被刺穿,電池在加壓狀態(tài)下,正負極便會直接接觸,導致電池內部短路,接著電池就會瞬間以超大電流放電,導致電池發(fā)生熱失控。
所以電池在制造和使用中必須要保證:電子只能走外電路,離子只能走內電路,二者同時移動,形成閉合回路。
電池可以無限充電嗎?
當 LiBs 充電時,正極材料失去電子,鋰離子脫出,正極電位隨之升高。在電場驅動下,鋰離子在電解液中向負極擴散,伴隨著負極得到電子,鋰離子嵌進負極材料,負極電位隨之降低,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形式儲存在電池中。
但是電池不能無限充電,因為正極電位不能超過電解液的電化學穩(wěn)定窗口的上限,負極電池不能低于電解液的電化學穩(wěn)定窗口的下限,否則電解液的成分會和電極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造成電解液的分解。而電解液的分解將會產生易燃或助燃的氣體,使得電池脹包變形,同時產生熱量,從而造成熱失控。
電池不能無限充電,還有一個原因是負極能容納鋰離子的空位是有限的,比如商用石墨負極的理論比容量是 372mAh / g,實際比容量在 350mAh / g 左右。當石墨負極的空位已經(jīng)被鋰離子填滿后,擴散過來的鋰離子只能聚集在石墨的表面。如果繼續(xù)充電,使得石墨電位(最低嵌鋰電位約為 0.1V 對鋰)繼續(xù)降低,當降低到 0V 對鋰時,鋰離子將直接獲取負極的電子,在石墨表面還原生成金屬鋰(枝晶),不規(guī)則的鋰沉積會刺穿隔膜,導致電池短路,進而引發(fā)熱失控事件。
除了過充,低溫下電池充電時,石墨負極也會產生鋰枝晶刺穿隔膜的問題。低溫時,石墨負極嵌鋰速度變慢,若在動力學上小于鋰離子在電解液中擴散的速度,富集在負極表面的鋰離子可能直接和電子結合,在石墨負極表面不規(guī)則沉積,形成鋰枝晶。尤其是在低溫下快充時,對電極內部的動力學擴散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容易發(fā)生鋰沉積的現(xiàn)象。所以 LiBs 的使用溫度一般要超過-20℃。而且都-20℃了,拿在手上不如先把手機放嘎子窩里暖和暖和。
結合之前的溫度,LiBs 工作的溫度區(qū)間在-20~55℃會更安全,而且電池的動力學性能也更好。
當電池充滿時,或當電池處于荷電狀態(tài)(SOC>0%)下,連通外電路,電池會自發(fā)地放電,發(fā)生和充電時剛好相反的過程。負極電位升高,正極電位降低,像 U 型管兩端的水位一樣向中間靠近(但是不會持平)。電池將電極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和熱能),為外電路供電。電池放電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就像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你的手機還沒怎么玩就提示 10%。
當然,生產廠商在設計電池的時候,就已經(jīng)進行了各種安全性的防護和測試,保證我們在正常使用,或者偶爾過度使用時,不會出現(xiàn)問題,比如過充停止充電,高低溫時自動關機,防爆測試等等,這樣我們在使用手機時,也不用一直提心吊膽。不過,要想杜絕這種危險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使用正規(guī)廠商生產的電池,最好是原廠
當手機或電池嚴重變形,及時更換電池
不要在高溫或者低溫下持續(xù)使用電池
可以給電池配備更好散熱和加熱系統(tǒng)
不要過度充電或放電
從根源上:少玩手機
更安全的電池?
除此之外,要想獲得一個更加安全的鋰離子電池,我們還可以在材料設計上有很多手段,舉幾個栗子:
鈷酸鋰正極穩(wěn)定性不夠,就換正極。使用更加穩(wěn)定安全的正極 —— 磷酸鐵鋰:結構穩(wěn)定性更高,在 800℃下才會發(fā)生分解,且循環(huán)壽命也更長,正常使用下可達 10 年之久。除此之外,磷酸鐵鋰不含貴金屬,成本也更低,適用于對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許多場景。
有機電解液不穩(wěn)定,就換電解液。使用更加穩(wěn)定安全的電解液 —— 水系電解液:將電解液的溶劑替換成水,水本身是無毒不可燃的,甚至有時可以阻燃。但是之所以水系鋰離子電池沒有納入商用體系,是因為純水的電化學窗口比較窄(1.23 V),正極和負極的選擇很少,導致輸出電壓和能量密度較低。但是,其安全性不容置疑,對于未來大型的風光一體儲電站,水系電池有望占據(jù)一席之地。
隔膜強度不夠,就換隔膜?直接去掉隔膜!采用全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將液態(tài)電解液和隔膜換成固態(tài)電解質,替換了可燃物,使得電池在本質上是安全的。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目前正在迅猛發(fā)展,各大電動車企爭先布局。
由于正極、電解質和負極都是固態(tài),固固界面較差的機械接觸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固態(tài)電池可以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金屬鋰作為負極,采用穩(wěn)定可靠的固態(tài)電解質,使得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再次提升,是未來動力電池的有力競爭者。
一起手搓電池!
想必在看的各位未來杰青、千人都已經(jīng)躍躍欲試,想要手搓電池了,那就趕快加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E01 組(一起原),在這里打造屬于自己的電池提瓦特吧。
最后,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絕對的安全意識。不過最安全的,還是少玩手機。希望各位可以正確地使用手機,而不是像小編一樣,成為手機的玩伴。
所以各位旅行者,每日一問:你打開手機,是為了什么?
參考文獻
[1] Goodenough J B, Park K-S.The Li-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A Perspectiv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3, 135 (4): 1167-1176.
[2] Goodenough J B, Kim Y.Challenges for Rechargeable Li Batteries[J].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0, 22 (3): 587-603.
[3] Doughty D H, Roth E P.A General Discussion of Li Ion Battery Safety[J].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Interface,2012, 21 (2): 37.
[4] Armand M, Tarascon J M.Building better batteries[J].Nature,2008, 451 (7179): 652-657.
[5] Janek J, Zeier W G.Challenges in speeding up solid-state battery development[J].Nature Energy,2023, 8 (3): 230-240.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科院物理所 (ID:cas-iop),作者:TT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