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無數想要出版和分發(fā)自己作品的作家和內容創(chuàng)作者來說,美國時事通訊發(fā)布網站Substack是最熱門在線平臺之一。其易于使用和簡單的收費模式吸引了大量內容創(chuàng)建者,反過來又為用戶提供了各種高質量內容,而且可直接發(fā)送到他們的電子郵件收件箱中。
圖:總部位于舊金山的時事通訊發(fā)布網站Substack
Substack屬于自助出版服務,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創(chuàng)建時事通訊內容并向訂閱者收費。作為提供專業(yè)出版平臺和收入流的回報,Substack可從內容創(chuàng)作者產生的收入中抽取10%提成。不過,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家總部位于舊金山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靈感來自微信。
雖然電子郵件通訊自互聯網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但在傳統媒體難以與推薦驅動的內容算法相抗衡的時代,Substack搭上了網紅式新聞的新浪潮。這種趨勢使讀者轉向小眾內容,轉向具有原創(chuàng)或專家聲音的作者,而不再關注免費或付費的一般性聚合內容。2013年左右,隨著微信公眾號的出現,這一趨勢開始在中國興起。
咨詢公司China Channel董事總經理馬修·布倫南(Matthew Brennan)表示:“Substack時事通訊與微信公眾號十分相似。從技術層面上說,微信就是中國的電子郵件服務。Substack很受歡迎,你可在電子郵件列表上找到某人,可以在他們被追蹤的某個地方持續(xù)聯系到他們?!?/p>
Substack是由一個企業(yè)家團隊創(chuàng)建的,他們最初打算開發(fā)一款即時通訊應用,自稱目標是打造“西方的微信”。在創(chuàng)立Substack之前,克里斯·貝斯特(Chris Best)是Kik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技術官,Kik也曾被稱為“西方的微信”。Kik一度十分受歡迎,2015年甚至獲得騰訊5000萬美元投資。
圖:微信在中國常被形容為超級APP,擁有數億用戶
然而,這個計劃最終并沒有成功,Kik被淹沒在從Messenger到Snapchat等競爭對手的聊天應用中。貝斯特和另外兩名Kik員工哈米什·麥肯齊(Hamish McKenzie)、杰拉吉·塞蒂(Jairaj Sethi)最終在2017年離開,并共同創(chuàng)立了Substack。
天使投資人比爾·畢曉普(Bill Bishop)指出了微信對Substack創(chuàng)始團隊的影響。他說:“Kik試圖從微信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關鍵教訓是用戶愿意訂閱微信的內容,甚至愿意為他們?yōu)g覽這些內容付費?!本拖裎⑿叛堄浾?、經濟學家和其他行業(yè)專業(yè)人士通過微信公眾號分享他們的見解一樣,Substack將自己定位為擁有各類作家的平臺。
微信和Substack有兩個關鍵的相似之處:第一,兩者都是在內容直接發(fā)送到用戶收件箱的模式下蓬勃發(fā)展起來;第二,兩者都使作家能夠建立自己的微型媒體帝國,并擺脫傳統出版商。
微信公眾號使許多作家和品牌能夠建立自己的直接受眾,這對媒體行業(yè)來說無異于是一場革命。中國千禧一代企業(yè)家始終在尋求差異化,打造原創(chuàng)品牌。今天,類似的現象也在西方上演,這正在顛覆算法驅動的內容交付模式。
畢曉普表示,自助出版模式對具有深厚行業(yè)知識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和有特定興趣的讀者來說都意義非凡。他說:“現在的技術很簡單。有了Substack,我只需要編寫內容,他們會為我做剩下的所有事情?!?/p>
香港智庫數字亞洲中心(Digital Asia Hub)研究員德夫·劉易斯(Dev Lewis)表示,多虧了現代技術,記者和政策撰稿人現在可以做許多曾經只有在大型媒體機構的幫助下才能做到的事情。他說:“我們使用的所有技術都如此強大,你甚至可以相當容易地進行相當多的數據處理。如果你可以自己做所有這些事情,人們?yōu)槭裁催€要為媒體公司工作?”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