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国资委:将对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    抖音首次公开推荐算法原理

【IT之家評測室】ROG 幻 13 全家桶體驗評測:降維打擊,輕薄全能

2021/3/17 14:35:14 來源:IT之家 作者:水水 責編:水水

提筆之前,我激動了好久。已經(jīng)很久沒有一款筆記本電腦,能讓水水如此興奮了。在我這個臭打游戲的眼中,輕薄本一直都是 “中庸無趣”的定位,縱使是去年橫空殺出的黑馬——搭載 M1 新品的 MacBook,也只是讓我從生產(chǎn)力的角度驚訝了一會兒。

幻 13 的出現(xiàn),給那些喝著枸杞菊花茶欺騙自己,不愿背健身器材出差的年輕人,開出了一個無法抗拒的換機理由——「便宜又全能」,8499 元的起步價冠以 ROG 的品牌和 Logo,四舍五入就跟白送一樣。當然,ROG 幻 13 最大的魅力,還是它在形態(tài)上抓住游戲群體的獨特創(chuàng)新,一個真正兼顧了游戲、生產(chǎn)力、便攜屬性以及多場景需求的二合一輕薄全能本。

外觀與設計

為了便于各位理解接下來的內容,我這里先放上 ROG 幻 13 的配置:

  • 處理器:AMD 銳龍 9 5980HS/銳龍 7 5800HS,8 核心 16 線程,默認 TDP 35W,手動最高 45W;

  • 顯卡:內置 NVIDIA GeForce GTX1650,4GB GDDR5 顯存;可選配 ROG XG 外置顯卡擴展塢,包含 150W 功耗 NVIDIA GeForce RTX3080 顯卡和 280W 電源;

  • 內存:16GB LPDDR4x 4266MHz,雙通道;

  • 硬盤:1TB PCIe M.2 SSD,TLC 顆粒;

  • 電池:62Wh,100W PD 快充電源適配器;

  • 其他:Wi-Fi 6、藍牙 5.1、ROG Boost、Dynamic Boost、360 度翻轉觸控屏、側邊指紋識別,電容手寫筆支持。

ROG 幻 13 作為 ROG 高端產(chǎn)品線中的新成員,包裝也煥然一新。純黑的扁長形盒子,乍一看還以為是哪個機械鍵盤的包裝。盒子上面的圖案,暗示出幻 13 的 3 個設計細節(jié),分別是鏡面金屬銘牌、斜切分割線和其獨有的流體引力波紋理設計,連包裝上的 ROG Logo,都是引力波錯位視覺形成的。

內部的配件倒是十分簡單,只有一本說明書和一個 USB-C 接口、100W PD 協(xié)議的小巧適配器。

輕薄是幻 13 的第一個特點,輕約 1.3kg、薄至 15.8mm,捧在手里就像是一本書。不過,你拿上手的第一印象除了輕薄之外,還有堅固。得益于 ROG 這次獨特的 “引力波”設計,幻 13 的鎂鋁合金金屬機身,不僅更有質感和層次感,也更加的堅固防滑,而且不易沾染指紋,可謂是一舉多得。

左側底部的鏡面金屬銘牌,配合一道道斜切設計的引力波,展現(xiàn)出非對稱美學的獨特氣質。我相信,這樣的設計對于純黑黨來說,真的非常有吸引力。

為了放大設計上的精致與小巧,幻 13 的鉸鏈處理的比較 “Mini”,機身邊緣的倒角也做得圓潤但不張揚。在掀起屏幕的那一刻,能感受到那種恰到好處的阻尼感,以及單手開合的輕松愜意。

你可別小看這兩個鉸鏈,它們是幻 13 多面形態(tài)的核心。實際上幻 13 依舊保留了 ROG 經(jīng)典的 ErgoLift 轉軸設計,在掀開屏幕時能夠墊起一部分 C、D 面的機身。不過,由于鉸鏈支持 360 度翻轉,使得這個特性反而沒有那么的重要了。

在 360 度 ErgoLift 轉軸設計的加持下,ROG 幻 13 一共具有 4 種不同的使用形態(tài),即常規(guī)的筆記本形態(tài),翻轉后倒立在桌面上的 “帳篷”形態(tài),翻轉折疊后的平板形態(tài)以及連接專屬外置顯卡擴展塢的滿血性能形態(tài)。我們一樣樣來分析。

其實,很多已經(jīng)發(fā)售的二合一設備,都能做到幻 13 的前三個形態(tài)。但幾乎所有的輕薄本在設備變形方面的努力,都是奔著輕度生產(chǎn)力的,唯獨幻 13 是兼顧了輕辦公和游戲娛樂,甚至還有散熱。這其中共同發(fā)揮作用的,除了前面提到的鉸鏈,還有屏幕和散熱設計。第一個常規(guī)筆記本形態(tài)不用我多說,它肯定也必須要有,畢竟大部分的場景中用戶還是通過常規(guī)形態(tài)去使用的。

而在聊第二個形態(tài)前,水水要先說說幻 13 的散熱。ROG 幻 13 搭載了擁有雙絕塵風扇、超薄散熱片、三出風口、四熱管設計的冰川散熱架構。其中超薄散熱片可以增加風阻,增大散熱面積,LCP 材質、84 片扇葉風扇,可以讓風量增加 15%,自帶除塵通道,減少風扇內部異物和污物堆積;幻 13 甚至還用上了暴力熊液態(tài)金屬導熱,相比標準硅脂最高可降低 10 度 CPU 溫度。這完全就是游戲本的待遇,畢竟從文章開頭的硬件配置上,大家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幻 13 蘊藏的性能潛力。

接下來的內容非常關鍵,由于在常規(guī)筆記本形態(tài)下,C、D 面背部的 2 個出風口會被屏幕面遮擋一部分,熱空氣也會直吹屏幕,散熱會受到一些影響,在持續(xù)高負載的游戲中,保持穩(wěn)定、滿血的性能輸出也會有所掣肘。于是 ROG 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設計,當你將幻 13 的屏幕翻轉過來,并像帳篷一樣立在桌面上時,C、D 面背部的出風口和 D 面的進風口一下子就獲得了最大的進氣和出風量,機身溫度最高可降低 8 度,同時用戶可以外接手柄,讓自己距離屏幕更近,視覺上更加沉浸,這意味著幻 13 的帳篷狀態(tài),才是打開滿血性能釋放的開關,所以買到幻 13 的小伙伴,回去以后千萬別傻乎乎的用常規(guī)筆記本形態(tài)肝 3A 大作哦。

第三個形態(tài)是將幻 13 翻轉 360 度以后折疊成平板形態(tài),這種形態(tài)下用戶一般都是豎屏手持狀態(tài),此時系統(tǒng)會彈出提示窗詢問是否進入平板模式,確認激活平板模式后,應用會以 Metro UI 的形式呈現(xiàn)在桌面上。由于幻 13 的屏幕支持多點觸控,所以在屏幕上點按滑動等操作都比較流暢自然。平板模式比較適合一些專業(yè)性較強或特殊的辦公場合,比如手繪、文檔、操作、演講演示,甚至躺在床上玩一些輕度文字交互類游戲、追劇等等。同時幻 13 也支持觸控筆的精準點按、書寫操作,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有一支微軟的 Surface Pen,會發(fā)現(xiàn)它在幻 13 上的書寫體驗比 Surface Pro 還要好,據(jù)說幻 13 屏幕的觸控技術采用了微軟同款的 N-Trig,再加上 120Hz 的高刷新率,書寫延遲低了不少,牛頭人狂喜。

第四種形態(tài)也是幻 13 的終極形態(tài),也就是外接內置 RTX3080 顯卡的 ROG XG 擴展塢后的游戲形態(tài),不過由于這一代幻系列不支持獨顯直連,所以再外接一臺顯示器才是幻 13 真正的完全體。

幻 13 的這套外置顯卡方案與目前主流的顯卡外置很不一樣。首先,不少主流顯卡外置方案都是基于雷電 3 接口的,理論上會造成一部分性能損失,無法 100% 發(fā)揮外置顯卡的性能。

但幻 13 的機身左側單獨定制了一個特殊的 PCIe 3.0x8 接口,在連接外置顯卡時最高傳輸帶寬可達 63Gb/s,完全不會損失性能。這個特殊接口的插頭上,有一個防呆開關,只要撥到閉鎖一檔,接口就會被鎖死,不用擔心操作不當導致接口脫落。

而且每次連接和斷開,需要通過任務欄圖標狀態(tài)欄中的確認程序進行操作,起到雙重防護的作用。

這個 ROG XG 外置顯卡塢也是專門定制的。除了接口不同之外,它與傳統(tǒng)外置顯卡塢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體積和重量,整機只有 1KG 的重量和一本書的大小。它的內部還集成了一塊 150W 功耗的滿血版 RTX3080 移動 GPU、280W 的獨立電源以及顯卡散熱風扇,這樣不僅可以確保顯卡的獨立供電和滿血發(fā)揮,也無需考慮幻 13 在 RTX3080 顯卡高負載下的散熱壓力。

另外,這款顯卡擴展塢的側邊還配備了 7 個擴展接口以及 1 個 SD 卡槽,以緩解幻 13 本體接口較少的問題。至于接上擴展塢后幻 13 的性能表現(xiàn)如何,水水在后面會具體分析。

這 4 種形態(tài)奠定了幻 13 全能輕薄本的定位,讓用戶在各種場景中能夠以最佳的設備形態(tài),達到最高效的使用效率或者最好的使用體驗?;氐皆O計部分,ROG 幻 13 的這塊屏幕,也值得好好聊聊。首先材質方面,它是一塊 IPS 鏡面屏,支持翻轉觸控;設計方面,它采用三面超窄邊框設計,頂部依舊保留了攝像頭,而且素質不錯,底部印有 ROG FLOW 的產(chǎn)品標識;

素質方面,它采用 13.4 英寸大小、16:10 比例、1080P 分辨率、120Hz 刷新率、30ms 響應時間、100% sRGB 色域,支持 Pantone 色彩認證和 Adaptive Sync 技術;后續(xù)還有一款搭載 4K/60Hz,82%NTSC 色域屏的高配版,可以說主流高端輕薄本應有的屏幕素質它都具備。

通過 AIDA64 軟件可以看到,幻 13 的這塊屏幕來自夏普,型號為 LQ134N1JW52,應該是定制面板。

具體的色域和色準,IT之家借助專業(yè)校色儀進行測試,實測其覆蓋了 98.4% 的 sRGB 色域、70.2% 的 Adobe RGB 色域以及 73.8% 的 DCI-P3 色域;

色準方面,平均 Delta E 為 0.29,最大 Delta E 為 1.15,滿足主流的游戲辦公都不在話下。不過我不太建議你用這塊屏去玩 FPS 游戲或者微操要求高的競技游戲,30ms 響應時間和 13.4 英寸的尺寸,玩這類游戲多少會有些影響體驗,何況幻 13 的定位也并非游戲本,如果真要玩還是外接一塊響應時間短的高刷新率大屏顯示器吧。

幻 13 的 C 面設計比較中規(guī)中矩,也有些細節(jié)上的小創(chuàng)新。轉軸開口邊緣做了一道橡膠墊層,防止盒蓋時屏幕與鍵帽摩擦。鍵盤最頂部依舊是四個 ROG 經(jīng)典的快捷按鍵,而鍵盤本體的布局在 13 寸的筆記本上比較主流,只不過最下面一排某些按鍵的面積進行了適當?shù)目s小。

鍵帽采用透光字符,支持 3 檔白色鍵盤背光。鍵程為 1.7mm,支持全鍵無沖以及 2000 萬次敲擊壽命,按鍵回彈較為有力。

觸控板采用居中設計,觸控面積算不上大,但按壓反饋十分清脆,表明采用玻璃材質,觸控體驗舒適。

左右兩側掌托部分為類凱夫拉紋理,右側還有一個引力波設計的敗家之眼 Logo。不過相比 A 面的 “引力波”要更易沾染指紋。

電源鍵并沒有放在 C 面,而是挪到了機身右側,并集成了一個指紋識別器,支持 Windows 10 指紋登錄功能。接口方面,左側為外置顯卡塢定制接口、HDMI2.0 接口、3.5mm 音頻接口、2 個狀態(tài)指示燈;右側有 USB3.2 Gen2 Type-A 接口、USB3.2 Gen2 Type-C 接口;考慮到連接電源適配器需要占用一個 USB-C 口,所以幻 13 還是比較依賴擴展塢配件的。

幻 13 的 D 面看上去非常簡潔,沒有花里胡哨的多余修飾,除了頂部靠上位置的半裝飾性出風口比較惹眼外,螺絲、橡膠腳墊以及底部對稱的揚聲器開孔都做的比較迷你。當然,整體一樣采用了和 A 面相同的 “流體引力波”紋理??偟膩碚f,幻 13 的整體設計遵循輕薄、小巧、精致的特點,并且用引力波紋理、360 度 ErgoLift 轉軸、外置顯卡擴展塢等創(chuàng)新設計,刷新了人們對于輕薄全能本的認識。

性能與游戲

接下來咱們就要聊聊幻 13 的性能表現(xiàn)了。其實,拋開外置的 RTX3080 顯卡,銳龍 7 5800HS + GTX1650 的搭配,讓幻 13 本體的硬件素質在輕薄本里可以說是目前最強的存在。而且幻 13 的系統(tǒng)里依然內置了奧創(chuàng)中心軟件,并提供了多檔性能模式選擇,甚至允許玩家手動干預一點 CPU 最大功耗和 GPU 頻率,足以說明 ROG 對幻 13 的性能表現(xiàn)非常自信。

另一點是,今年大家會發(fā)現(xiàn),廠商在游戲本甚至輕薄本上,都更愿意采用 AMD 的處理器,無論是低壓還是標壓,這其中當然是有原因的。英特爾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芯片供應巨頭,在筆記本行業(yè)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產(chǎn)品矩陣的數(shù)量還是規(guī)模都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在多數(shù)消費者的心中,更是早就習慣了以 i3、i5、i7 等經(jīng)典型號劃分產(chǎn)品性能水平的普遍認知。

但是,這次搭載的 AMD 銳龍 5000 系列處理器采用了全新的”Zen 3”架構,基于 7nm 制程工藝打造,無論是性能還是能耗比的表現(xiàn),都不可同日而語。首先”Zen 3”架構的晶體管數(shù)量非常可觀,比如幻 13 的銳龍 7 5800HS 中,就塞入了 107 億個晶體管。架構本身也從”Zen 2”上 8 核心單獨訪問兩個 4MB 小三緩改為了 8 核心直接訪問一個 16MB 的大三緩。它還擁有 20 根 PCIe 通道和 CPU 直連等特性,確保顯卡、固態(tài)硬盤、網(wǎng)卡甚至外接設備的速度最大化。

而銳龍 7 5800HS 的核心規(guī)格方面也很給力,8 核心 16 線程,基于 7nm 制程工藝的”Zen 3”架構,基礎頻率 3.2GHz,最大睿頻 4.4GHz,20MB 三級緩存,TDP 為 35W,并且在 ROG Boost 的加持下功耗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具體的效果后面的烤機環(huán)節(jié)會具體分析。另外,”Zen 3”架構在其他方面,比如內存控制器、能耗比等方面都有全面提升,實際的游戲體驗也要遠好于”Zen 2”架構的表現(xiàn)。

這樣的革新和硬件規(guī)格,給了筆記本廠商的更大的操作空間,從以前只能在輕薄本上采用低壓 U 的妥協(xié)策略,到現(xiàn)在能夠大膽使用標壓 U 的處理器型號,即使用低壓 U,性能水平也提升明顯,甚至不需要再配備 MX 系列獨顯,也能擁有不錯的圖形性能。這樣一來,整機的零部件成本和集成度又可以進一步提升。當然,在能耗比等其他方面的升級,會讓續(xù)航之類的特性進一步加強。

還有就是,AMD 的性能水平等級和英特爾也有不同,很可能銳龍 5 系列的處理器理論性能,就已經(jīng)比肩英特爾 i7 系列的水平,用戶參考的標準和維度都需要更新。特別是 AMD 一直強調多核性能的傳統(tǒng)藝能,在很多需要多核參與的專業(yè)生產(chǎn)力軟件中,也能發(fā)揮更高的效率和速度。隨著 AMD 移動端 CPU 在筆記本產(chǎn)品上的普及,未來會有更多軟件去和 AMD 合作,適配和兼容它的特性,逐漸優(yōu)化和榨取性能的最優(yōu)值。

回到機器本身,幻 13 也是比較特殊的,因為理論上它擁有 3 塊顯卡,我們主要關注的是使用 GTX1650 和外置 RTX3080 顯卡的 2 組表現(xiàn)。首先還是 CPU 部分,IT之家拿到的是銳龍 7 5800HS 的版本,在 CineBench 系列的測試中幻 13 表現(xiàn)出色,其中 CineBench R15 單核得分 222 分,多核得分 2019 分;CineBench R20 單核得分 544 分,多核得分 4606 分;在輕薄本定位上,完全能夠滿足用戶對性能的需求。

另外,我們也簡單測試了 3D Mark 的表現(xiàn),銳龍 7 5800HS 的 Time Spy 物理分數(shù)為 8716 分,F(xiàn)ireStrike 物理分數(shù)為 23021,同樣表現(xiàn)不俗。而 GPU 方面,幻 13 內置的 GTX1650 顯卡采用了 4GB 的 GDDR5 顯存,在 3D Mark 中的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Time Spy 得分 3257 分,F(xiàn)ireStrike 得分 9136 分,不過相比主流輕薄本所搭載的 MX450 顯卡分數(shù)基本要強上一倍。

那 GTX1650 的實際游戲表現(xiàn),水水這里就不給大家具體測試了。反正原神這樣對配置有一定要求的端游,GTX1650 在預設全高設置下,戰(zhàn)斗能頂著 60 幀跑,應對主流網(wǎng)游問題不大。

而古墓麗影:暗影這種優(yōu)化較好的單機游戲,也能在中等預設下跑到接近 60 幀的平均幀數(shù)??梢哉f GTX1650 滿足了部分輕薄本用戶的輕度游戲需求。

外置的這塊 150W 功耗的 RTX3080,讓幻 13 從輕薄全能本一下子轉變成性能強大的游戲本,畢竟目前已上市發(fā)售的 RTX30 系筆記本,罕有采用 RTX 3080 顯卡的。由于幻 13 本身是不支持獨顯直連的,需要通過顯卡擴展塢上的 HDMI 或 DP 接口連接顯示器,才能直接訪問 RTX 3080,因此以下游戲測試均在連接外置顯卡擴展塢和顯示器的情況下進行,分辨率均采用幻 13 默認的 1920x1200,部分不連顯示器的僅做對比參考。另外,我們在游戲測試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地方。首先是「光明記憶:無限」的光追 Demo,在沒有外接顯示器,RTX 品質極高、DLSS 品質為質量的條件下,跑出了 68 幀的平均幀數(shù),而外接顯示器后最高可跑到 72 幀。

接下來有意思的來了。在「地鐵:逃離」這款游戲的基準測試中,Ultra 畫質下,不開啟光追和 DLSS,平均幀數(shù)只有 55 幀;

開啟 DLSS 后為 58 幀,提高了 3 幀;

而開啟高等級光追和 DLSS 之后,平均幀數(shù)反而暴漲到 77 幀。這讓水水有點看不懂了,為了驗證這是不是特例,我們又測試了「古墓麗影:暗影」和「控制」這兩款同時支持光追和 DLSS 的游戲。

在「古墓麗影:暗影」中,先將預設選擇最高,關閉光追和 DLSS,此時的平均幀數(shù)為 107 幀;

然后開啟超高等級光追和 DLSS,平均幀數(shù)也能來到 90 幀!雖然沒有像地鐵那樣開光追和 DLSS 幀數(shù)反而更高的情況,但相對于 20 系顯卡開啟光追后的幀數(shù)損失顯然小了很多。

最后,在「控制」這款游戲中,高畫質預設,不開啟光追和 DLSS 時,戰(zhàn)斗場景的平均幀數(shù)在 90 幀以上;

而開啟光追和 DLSS 之后,戰(zhàn)斗場景的平均幀數(shù)也能來到接近 80 幀,部分人數(shù)較多的復雜場景下最低會掉到 67 幀左右;但即使是這樣,也足以說明 RTX30 系顯卡的光追和 DLSS 優(yōu)化比 RTX20 系顯卡要成熟不少。換句話說,如果你追求 1080P 分辨率下無腦拉滿特效,并且開啟光追效果能夠流暢 60 幀,那么幻 13 加上這塊外置的 RTX3080 顯卡不僅能做到,還有冗余。

功耗與散熱

看完了性能的部分,該說說散熱了?;?13 作為 ROG 系列的第一臺輕薄本產(chǎn)品,內部散熱堆料究竟如何,我們一拆開便知。卸下底部的 11 顆螺絲,幻 13 幾乎不需要用工具撬起邊緣就可以輕松掰松四周卡扣,順利取下 D 殼。

ROG 幻 13 內部采用了雙風扇雙熱管的結構,一粗一細的兩根熱管都覆蓋了 CPU 和 GPU 上,并延伸到兩側的風扇。

風扇的下面就是板載的 4 顆 4GB 內存顆粒,一共 16GB 的大小,規(guī)格是 LPDDR4x 4266MHz。

右側風扇下方有一枚體積非常小的 2230 短款 PCIe M.2 固態(tài)硬盤,型號是來自西部數(shù)據(jù)的 SN530。

在下面被一整條黑色電池鋪滿,內含 4 塊 15.48V 的電芯,總共 62Wh 容量,電池左右兩側還有兩個揚聲器單元。

IT之家以游戲本的標準對這臺幻 13 進行了嚴苛的烤機測試,測試條件為室內環(huán)境,將幻 13 翻轉至帳篷模式,奧創(chuàng)中心軟件調節(jié)至手動模式,雙風扇轉速拉滿,CPU 拉至最大功耗。在單烤 20 分鐘 FPU 之后,幻 13 的 CPU 功耗穩(wěn)定在 45W,溫度 77 度,主頻 3.2GHz;此時 CPU 風扇轉速高達 9000 轉,機身噪音 44.9dBA。這個表現(xiàn)放在游戲本上不算最好,但放在輕薄本上絕對是第一梯隊的,并不像某些網(wǎng)友測試中只有 20W+2.1GHz 的水平,水水猜測他的測試成績可能與奧創(chuàng)中心的設置和采用傳統(tǒng)筆記本形態(tài)有關,另外,在沒有觸發(fā)功耗墻之前,CPU 功耗上限最高可達 65W,可見幻 13 的性能調度并不保守。

接著是 20 分的雙烤測試,這里我們依舊采用的是游戲本的測試標準,即 AIDA64 Stress FPU + FurMark Xtreme Burn-in,在經(jīng)歷了 20 分鐘雙烤之后,CPU 功耗相比單烤 FPU 時低了 5W,但依舊可以達到 40W,不過溫度上升到了 93 度,主頻依舊保持在 3.2GHz;GPU 方面,功耗保持在 35W,溫度穩(wěn)定在 77 度,主頻為 1020MHz;此時雙風扇的轉速分別為 9400 轉和 6900 轉,機身噪音為 45.1dBA??梢钥闯?,在雙烤這種極限負載下,CPU 的散熱壓力大了不少,不過功耗水平在輕薄本中仍舊比較出色;顯卡部分溫度控制的不錯,核心頻率表現(xiàn)也還行,但功耗都受到了限制。在幻 13 如此小巧的機身內,做到這樣的散熱表現(xiàn)實屬難得,即便 GTX1650 的性能玩 3A 還不太夠,也足以在能暢玩的游戲中帶給你出色的體驗了。

最后來看看硬盤表現(xiàn)。拆機環(huán)節(jié)有提到,幻 13 采用特殊的 2230 長度 M.2 固態(tài),具體型號為西部數(shù)據(jù)的 SN530,通過 CrystalDiskInfo 也能驗證這一點,其容量為 512GB;

那這塊硬盤的性能如何呢?CrystalDiskMark 的測試中,該盤的順序讀取在 2485MB/s,順序寫入在 1815MB/s,雖然比不上旗艦固態(tài)的水平,但速度也還不錯,硬盤顆粒則是 TLC 的。

總結

其實,官方給幻 13 的定位是輕薄全能本,但在我看來幻 13 更像是 2in1 的輕薄變形筆記本。它不僅將變形本的形態(tài)創(chuàng)新首次應用在游戲和散熱體驗方面,還打破了輕薄本和游戲本的邊界,終結了輕薄本不能玩 3A 游戲的定義。可以說幻 13 的試水,絕不僅僅是尺寸和配置上的更迭,更多的是針對有便攜需求,要游戲性能的用戶所做的大膽創(chuàng)新。所以目前,幻 13 算是二合一變形本設備中絕無僅有的存在,單獨購買是一臺輕薄全能本。如果你恰好財力雄厚,又買了 ROG XG 顯卡擴展塢,那么幻 13 就變成了外出輕薄小巧,歸家性能強大的潮流真 · 全能本。無論如何,希望 ROG 能夠繼續(xù)拓展和創(chuàng)新這個系列,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和選擇。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暂时无人打赏

相關文章

關鍵詞:ROG幻13,玩家國度
  • 日榜
  • 周榜
  • 月榜

軟媒旗下網(wǎng)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