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腦癌與長期使用手機無關,這次一錘定音了嗎

返樸 2024/9/16 13:57:03 責編:夢澤

此前有研究表明手機輻射有致癌風險,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更是把手機輻射分類為 2B 類致癌物,即可能對人類致癌。不過,這沒能阻擋人類對手機的依賴,手機不離身,幾乎是我們每個現(xiàn)代人的常態(tài)。如今,一項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綜述研究出爐,結論是手機輻射與腦癌之間并無關聯(lián)。

撰文 | 木木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手機幾乎成為了我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帧H欢殡S著這種便利,許多人也開始擔憂頻繁使用手機是否會對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尤其是關于手機輻射是否會導致癌癥的爭論一直未曾停止。

近日,一項全球范圍內(nèi)最大規(guī)模的相關研究結果正式發(fā)布,首次明確指出:手機的使用與常見腦部癌癥之間并沒有顯著關聯(lián)。這一研究不僅為公共健康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也讓我們對手機輻射的潛在風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要理解手機輻射與健康的關系,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不同類型的輻射,輻射可以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大類。

電離輻射具有足夠的能量將原子或分子電離,即將電子擊出,從而可能導致 DNA 損傷,可能誘發(fā)致癌基因突變。放射性物質(zhì)、X 射線都是典型的電離輻射源。

非電離輻射則能量較低,不能將原子或分子電離。手機、微波爐、無線網(wǎng)絡以及其它現(xiàn)代電子設備所產(chǎn)生的輻射都屬于非電離輻射。這類輻射(紫外線除外)的能量不足以直接破壞生物體的 DNA 結構,因此從理論上講,它們致癌的可能性較小。

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人們對于長時間使用手機的健康風險擔憂也有增無減。

圖片來源:Pixabay

因此,圍繞手機輻射與癌癥及各種疾病之間的關系,科學界也進行了大量研究。這些研究通常以觀察性研究和實驗性研究為主,通過長時間追蹤和實驗分析,來評估手機使用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不過,有一些研究結果并不一致。

早年間的一些研究報告稱,長期頻繁使用手機可能會增加患腦癌的風險,特別是某些類型的腦癌,如神經(jīng)膠質(zhì)瘤。然而,這些研究往往樣本量較小,研究設計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使得結果的可信度受到質(zhì)疑。

但另一方面,許多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研究并未發(fā)現(xiàn)手機使用與腦癌發(fā)病率之間的顯著關聯(lián)。這些研究大多基于大量數(shù)據(jù),分析了數(shù)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健康記錄,結果表明手機輻射的暴露程度與腦癌風險之間不存在直接關系。

最新研究:的確無關

2024 年 8 月 30 日,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雜志在線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最全面的手機輻射與腦癌關系的研究。該研究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委托的多國科學家合作完成,收集并分析了超過百萬人群的數(shù)據(jù),涵蓋了從 1994 年至 2022 年間 63 項研究的跟蹤記錄。

這項研究的目標就是評估各種人類觀察研究提供的證據(jù)質(zhì)量和強度,以確定射頻電磁場(RF-EMF)暴露與最常見腫瘤疾病風險之間的因果關聯(lián)。

圖片來源: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澳大利亞輻射防護和核安全局(ARPANSA)領導了這項研究,系統(tǒng)地回顧了超過 5000 項研究,并從中篩選出那些最為科學、嚴謹?shù)难芯?,篩選標準包括與 RF-EMF 暴露相關的隊列和病例對照研究,包括近場暴露、頭部局部暴露(如無線電話使用)、遠場暴露、全身環(huán)境暴露(如固定發(fā)射站暴露)以及近 / 遠場職業(yè)暴露(如手持信號收發(fā)器或工作場所的 RF 發(fā)射設備);同時側(cè)重于那些關鍵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如腦、腦膜、垂體腺、聽覺神經(jīng))、唾液腺腫瘤和白血病的發(fā)生率研究,并關注特定腫瘤與特定暴露源之間的關系。

研究的核心結論就是,手機的使用與腦癌之間并無顯著關聯(lián)。

具體而言,手機(曾經(jīng)使用、經(jīng)常使用、不使用或非經(jīng)常使用)的頭部近場 RF-EMF 暴露,都與成人膠質(zhì)瘤、腦膜瘤、聽覺神經(jīng)瘤、垂體瘤、唾液腺腫瘤或兒童腦腫瘤的風險增加無關。而且,隨著手機使用時間的增加、累計通話時間或累計通話次數(shù)的增加,最常見腫瘤(膠質(zhì)瘤、腦膜瘤和聽覺神經(jīng)瘤)的發(fā)生率沒有顯著增加,即使是在手機使用頻率最高的群體中,腦癌的發(fā)病率也并未超過平均水平。

此外,固定發(fā)射站(廣播天線或基站)的全身遠場 RF-EMF 暴露,與兒童白血病或兒童腦腫瘤的風險也無關(缺乏符合篩選標準的固定發(fā)射站 RF-EMF 暴露和成人常見腫瘤的相關研究);職業(yè) RF 暴露后膠質(zhì)瘤的風險也沒有顯著增加(缺乏符合篩選標準的職業(yè) RF-EMF 暴露和白血病的相關研究)。

圖片來源:Pixabay

這也就是說,無論是每天多高頻率或多長時間使用手機,還是家附近有移動通信基站,再或者是工作每天都和 RF-EMF 打交道,均未顯示出常見腦部腫瘤的風險顯著增加。

研究論文通訊作者、ARPANSA 健康影響評估助理主任 Ken Karipidis 副教授表示:“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證據(jù)并不顯示手機與腦癌或其他頭頸部癌癥之間存在聯(lián)系。我對我們的結論相當有信心。讓我們相當有信心的是…… 盡管手機使用量激增,但腦瘤發(fā)病率保持穩(wěn)定?!?/p>

悉尼大學教授、澳大利亞職業(yè)和環(huán)境癌癥委員會主席 Tim Driscoll 表示,“我認為人們應該對這項研究感到放心。雖然這些研究并不完美,但許多證據(jù)表明,就任何關于增加癌癥風險的擔憂而言,手機應該被認為是安全的。”

因此,這一研究不僅有望打消那些關于使用手機會致癌的擔憂,表明非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能比我們之前預想的要小得多,而且這一結果所提供的權威證據(jù),也有望為全球范圍內(nèi)的公共健康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理性看待手機輻射

盡管科學研究逐漸揭示了事實,但公眾對手機輻射的擔憂依然存在。這種擔憂大多源于對輻射的誤解,以及對現(xiàn)代技術的不信任。很多人將所有類型的輻射一概而論,認為只要是“輻射”就有害。這種觀念導致了對手機輻射的過度恐慌。然而,如前所述,非電離輻射與電離輻射的物理性質(zhì)有本質(zhì)區(qū)別,它不具備直接破壞 DNA 的能力,因而致癌的可能性極低。

另外,社交媒體和不嚴謹?shù)男侣剤蟮劳浯笫謾C輻射的風險,甚至傳播未經(jīng)科學驗證的“防輻射”產(chǎn)品,這進一步加劇了公眾的恐慌心理。

Karipidis 也是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的副主席,他表示,手機以及任何使用無線技術的設備,包括筆記本電腦、無線電廣播和電視,以及移動通信基站,都會發(fā)射射頻電磁輻射,但是很多人往往一聽到輻射這個詞,就認為它與核輻射相似?!拜椛浠旧鲜菑囊稽c傳播到另一點的能量。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輻射,例如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Karipidis 解釋道。

圖片來源:Pixabay

Karipidis 還表示,我們總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低水平的無線電波,盡管來自手機的輻射暴露很低,但由于手機往往是靠近頭部使用,因此它就比任何其他無線電設備來源的暴露都要高得多。所以也就有很多人開始擔憂這個問題。

一些早期研究顯示,長時間靠近頭部使用手機,可能會與腦癌的發(fā)生有某種關聯(lián),世衛(wèi)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也將手機的射頻電磁場指定為可能的致癌風險。

但是,一方面這些早期研究的設計往往存在缺陷,比如在做對比調(diào)研時,那些沒有患腫瘤的人群會提供正常的信息,但那些有腫瘤的群體往往會過度報告他們的電磁輻射暴露;另一方面,IARC 對于致癌風險的分類也對公眾造成了困擾,當一個物質(zhì)或行為被視為存在可能的致癌風險時,可能并沒有那么嚴重。在 IARC 對于不同級別的癌癥風險分類中,被分類為“確定”的致癌物質(zhì),則是有確切證據(jù)的高致癌風險因素,比如吸煙。而那些“可能”的致癌物質(zhì),往往意味著缺乏足夠的證據(jù)。

2011 年,在世衛(wèi)組織將射頻電磁場指定為可能的致癌物質(zhì)時,還有數(shù)百種其它物質(zhì)或行為,因為致癌證據(jù)不確定,也被放在了可能的致癌地位,比如蘆薈、泡菜和在干洗店工作。

從那之后,更多的研究也開始關注射頻電磁場與癌癥等疾病的關聯(lián)。2019 年,世衛(wèi)組織委托了多項系統(tǒng)回顧,以進一步研究無線電波的健康影響。這也便有了前文所提到的最新研究。

而 Karipidis 和他的同事們的研究工作并沒有結束,如今他們正在開展第二部分的研究,將分析手機的使用與其它類型癌癥,比如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的關聯(lián)。Karipidis 表示,“圍繞癌癥和手機之間聯(lián)系的擔憂應該得到平息,但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繼續(xù)研究是很重要的。”

圖片來源:Pixabay

實際上,世衛(wèi)組織除了委托開展射頻電磁場與常見癌癥關聯(lián)的研究之外,還開展了包括對生育力影響的研究。不過在一項由世衛(wèi)組織委托開展的系統(tǒng)研究中,研究人員并沒有發(fā)現(xiàn)手機的使用與男性生育力,比如精子數(shù)量下降之間存在關聯(lián)的證據(jù)。

但是,在另一項世衛(wèi)組織委托的系統(tǒng)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手機的使用在某些情況下與女性生育力變化產(chǎn)生了關聯(lián),例如會影響新生兒的出生體重。當然要指出的是,這種關聯(lián)也僅僅發(fā)生在遠高于安全限制的無線電波暴露的情況下。

手機輻射與癌癥及各種疾病之間的關系,是現(xiàn)代社會關注的重要公共健康議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們已經(jīng)有了更多的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來回答這個問題。最新研究的結果顯示手機輻射與腦部癌癥并無顯著關聯(lián),這無疑為我們?nèi)粘J褂檬謾C提供了更大的心理安慰,但這并不意味著手機輻射完全無害。

比如就有其它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輻射可能會引發(fā)一定程度的“熱效應”,即在高強度的輻射下,貼近手機的皮膚溫度可能會輕微上升。這種熱效應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局部組織的微小溫度變化,不過這種變化通常不足以對健康產(chǎn)生顯著影響。而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手機輻射所引發(fā)的溫度上升通??梢院雎圆挥嫛?/p>

然而科學的發(fā)展永無止境。未來隨著研究方法的進步和數(shù)據(jù)的積累,我們或許會對手機輻射的健康影響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們應以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避免因信息誤導而產(chǎn)生不必要的恐慌。

如仍舊不放心,可以采取一些辦法來讓自己安心些。比如減少手機貼身攜帶的時間;長時間通話時,切換到使用揚聲器模式;保持手機信號良好,因為當手機信號較弱時,手機會增加發(fā)射功率來維持連接,這可能導致輻射量增加。

即便是不用再擔心多看手機會導致癌癥或其它疾病的發(fā)生,我們也應該適度管理好自己的手機使用頻率及時長。畢竟終日沉浸在手機里,對眼睛和家庭關系不利。

致謝:感謝王晨光教授對本文的審核與修訂。

參考資料

  • [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4005695?via%3Dihub

  • [2]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article/2024/sep/04/mobile-phones-not-linked-to-brain-cancer-biggest-study-to-date-finds

  • [3]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radiation/cell-phones-fact-sheet

  • [4] https://www.arpansa.gov.au/research-and-expertise/electromagnetic-energy-program/electromagnetic-energy-research/effect-exposure-radiofrequency-fields-cancer-risk-general-and-working-population-systematic-review-human-observational-studies-part-1-most-researched-outcomes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ID:null),作者:木木

廣告聲明:文內(nèi)含有的對外跳轉(zhuǎn)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相關文章

關鍵詞:手機輻射

軟媒旗下網(wǎng)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xiàn)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