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日夜間
    隨系統(tǒng)
    淺色
    深色
  • 主題色

太陽系形成和演化新見解,外海王星天體表面成分被揭秘

2024/12/26 10:11:58 來源:IT之家 作者:故淵 責編:故淵

IT之家 12 月 26 日消息,天文學家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深入研究外海王星天體(TNOs)和半人馬小行星后,揭示了這些天體的復雜分子組成,并將其分為三大類別,為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見解。

外海王星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常簡稱海外天體,是指太陽系中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范圍的天體。

IT之家注:研究發(fā)現 TNOs 的表面成分并非均勻分布,而是呈現出多樣性,在測量的 54 個 TNO 光譜中,使用聚類(clustering )技術,將其劃分“碗型”(Bowl)、“雙傾型”(Double-dip)和“懸崖型”(Cliff)三大類:

  • “碗型”:占本次觀測的 25%,其特點是水冰吸收性強且表面布滿灰塵,顯示出明顯的結晶水冰跡象,并且反射率較低,表明存在深色耐火材料。

  • “雙傾型”:占本次觀測的 43%,顯示出較強的二氧化碳 (CO2) 譜帶和一些復雜有機物的跡象。

  • “懸崖型”:占本次觀測的 32%,具有強烈的復雜有機物、甲醇和含氮分子跡象,并且顏色最紅。

這三大類別與太陽系早期原行星盤的溫度梯度和冰線分布密切相關,表明了 TNOs 的形成位置和條件對其最終組成的影響。

研究還發(fā)現,半人馬小行星(原本是 TNOs,后因與海王星的引力作用而軌道遷移到巨行星區(qū)域)的表面特征與 TNOs 不同,表明它們在靠近太陽的過程中經歷了熱演化和表面改造。部分半人馬小行星表面覆蓋著一層塵埃和冰的混合物,還有一些則呈現出類似內太陽系天體、彗星核和活躍小行星的特征。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 TNOs 和半人馬小行星的組成多樣性,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天體的組成與其形成位置和演化歷程聯系起來,為我們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索這些不同組成類型的成因,以及它們與其他太陽系小天體(如巨行星的不規(guī)則衛(wèi)星和特洛伊小行星)之間的關系。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é)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相關文章

關鍵詞:天文宇宙

軟媒旗下網站: IT之家 最會買 - 返利返現優(yōu)惠券 iPhone之家 Win7之家 Win10之家 Win11之家

軟媒旗下軟件: 軟媒手機APP應用 魔方 最會買 要知